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西、河南、浙江等地发挥县域医共体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协作联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提升基层疫情应对能力,提高疫情防控整体工作成效。
山西省县级医疗集团一体化改革
在疫情防控中成效显现
2016年以来,山西省积极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组建县级医疗集团,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推动构建“县乡一体、以乡带村、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疫情防控期间,县级医疗集团发挥制度集成优势,迅速实现县乡村三级队伍统一指挥、高效协同,全省117个县级医疗集团成为117支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合成部队。
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提升基层疫情防控效率
县级医疗集团在“六统一”的制度框架下,实现疫情防控统一安排,业务统一领导,人员统一培训,资源统一调配,药品统一供应,病人统一收治。一是医疗基础设施统一调用。紧急征用乡镇卫生院,配属给发热定点医院作为定点隔离病区,并由集团出资进行施工改造,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二是防护物资统一调配。以集团总需求为标准进行物资储备,依据各部门、所属各医疗机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发配备,优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防控排查人员。各部门、所属各医疗机构现有疫情防护器材留足必需,其它全部集中调配给集团内发热定点医院使用。三是感染控制力量统一调度。加强督导指导,严格标准化流程,实行同质化管理。重点做好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疾控中心实验室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防护,加强病区、诊室、休息室、办公区等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
二、发挥医防融合优势,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卫生防线
县级医疗集团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形成基层阻击疫情“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以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主体,对从疫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定时监测体温、电话跟踪随防,对居家隔离家庭免费发放消毒液、医用口罩等,多措并举严格控制传染源。第二道防线: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设立预检分诊站,排查发热病人和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统一调配人员,在火车站、道路出入口、县际交汇点、省际交汇点设立预检分诊站,对进入辖区的人员进行排查,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播途径。第三道防线,以县(市、区)人民医院为主体,成立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领导组、专家组、院内感染控制组、公共卫生组。建立三个梯次的医疗救治团队,传染病区实行24小时门诊,应对复杂疫情的出现。同时,县级疾控中心纳入县级医疗集团,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医院集团副院长,促进了流行病学调查、排查、隔离、救治等工作有效衔接、协同作战。
三、发挥业务技术优势,提升基层疫情防控专业水平
县级医疗集团发挥技术支撑和辐射作用,扎实开展疫情防治培训,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专业支持。一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全省各县级医疗集团采取网络培训等方式,开展新冠肺炎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防治知识全覆盖。如广灵医疗集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累计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800余人次,院感防控指导160余次。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各医疗集团利用当地电视、广播、官微等媒介及时向社会传播防控知识,并为群众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健康指导服务,有效应对疫情引发的恐慌、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供稿)
河南省郸城县发挥县域医共体优势
筑牢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郸城县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高效联动、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优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一体联动,有效提升县域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能力
前期,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郸城县通过选拔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任院长或副院长,下派技术力量开展帮扶带教、科室共建,实行等额对调、定期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和救治水平,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疫情发生后,各牵头医院派出专家组,帮扶乡镇卫生院应对疫情。4家县域医共体共组织23个专家组165人,指导乡镇卫生院合理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开展业务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等,进一步增强基层防控信心和能力。
二、高效调配医用物资,保障疫情防控有序开展
各医共体通过实现“财务管理一本账,人事管理一盘棋、物资调配一体化”,有效应对疫情所造成的医用物资紧缺问题,提高基层医疗物资调配效率。疫情发生后,各医共体迅速盘点医用物资库存,在加强储备的同时,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疫情防控需求及时将急需物资送到疫情防控一线,解除基层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如白马镇出现2例确诊病例后,卫生院储备物资消耗较快,其所属的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连续两次紧急调配其所需的抗病毒、抗流感药品,以及口罩、手套、医用防护衣和消毒用品等,并及时调度医护人员46人进行支援,组织专家研判疫情,指导防控工作。
三、分级明确防控任务,保障诊疗措施有效落实
医共体在疫情防控中坚持县乡村三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效发挥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协同高效的优势,使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村级层面,村医重点会同村干部做好本辖区发热人员的排查、上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监督、指导发热人员分级隔离,发挥健康“守门人”和疫情防控“信息员”的作用。在乡镇层面,卫生院重点做好本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确诊的普通发热患者就地有序诊治,可疑发热人员专人专车转运至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就诊。同时,卫生院还负责指导乡镇集中隔离点的建设和村医排查报告及监督隔离工作。在县级层面,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点做好乡村医生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指导乡村开展疫情综合防控工作、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以及开展新冠肺炎病人的集中隔离和救治工作。通过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级防控、密切配合,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项措施。
四、发挥信息化优势,保障疫情防控精准高效
县级医共体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高效便捷优势,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牵头医院利用全县居民健康信息化平台直接与乡镇卫生院进行远程视频诊疗,提高服务效率,节约医疗资源,减少疫情扩散风险。如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孕产妇和儿童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教,实行远程胎心监护,让孕妇居家就能防疫、健康两不误。开通线上咨询门诊和心理援助,接诊近8000人次。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疫情防控专业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医疗机构113个,培训医护人员2967人次。三是与零售药店实现患者购药信息共享,精准识别发热人员并及时进行管理,确保不漏一人。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医防融合更加深入
在疫情防控中,按照“补短板、强弱项、聚合力”的原则,坚持边开展疫情防控,边查找薄弱环节、边堵塞工作漏洞、边健全工作机制,县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向4家县域医共体派驻专职副院长,负责做好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救治能力。一是充分发挥疾控业务职能,研判医共体辖区内疫情发展态势,制定综合防控预案。二是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疫情防控能力。三是加强对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区,加强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一般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员”的管理,开展辖区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落实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消毒等工作,形成了互相配合紧密、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供稿)
浙江省长兴县发挥医共体管理优势
构建全流程疫情应对闭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长兴县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网格化管理,扎实构建疫情应对闭环,全方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全面部署、上下一心,构建疫情“防控闭环”
一是“一把手”抓统筹,统一部署明责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大医共体集团第一时间分别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加强对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统筹领导。建立医共体疫情防控每日院长视频例会制,布置、落实、反馈疫情防控工作,设立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强化防控工作合力。医共体内防疫物资采取“一链式”调配,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采购、调剂、转运、仓存管理等,实现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时高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二是“一张网”抓防控,巧用网格强覆盖。发挥医共体“健康网格化”管理优势,开展疫情联防联控,以属地“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建立“1+N”(1名医共体总院医生+1名分院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村居负责人+1名民警等)疫情防控管理团队,用网格整合疫情防控资源、科学分配力量、厘清层级责任、划定管理范围,并与公安、镇街、村居等信息实现互通,构筑覆盖辖区内全人群、突出重点人群的联防联控网格化闭环管理模式,充分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中医药等健康服务项目,推进辖区内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慢病管理以及群众健康素养全面提升。据统计,疫情期间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同期下降50%以上。
三是“一把尺”抓督导,规范管理促整改。强化全行业综合监管、服务督导工作,依托医共体21个质控中心组建10支疫情防控督导组,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场所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疗行为、疫情防控质量等开展专项督查。如联合卫生监督、纪检等部门开展全覆盖常态化巡查,累计现场督导检查800余家次,其中限期整改单位3家、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立案1起。同时,加大对定点救治医院、疾控机构、医学排查医院等巡查力度,督促定点医院、集中和居家医学观察点、排查点等规范处置医疗和生活垃圾。
二、紧盯重点、科学防控,筑实疫情“救治闭环”
一是规范防疫救治流程。两大医共体联合组建疫情防控、救治会商专家组,对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建立流行病学史和病情速报、指征评估、检测标准、治疗分流、转归管理、预后随访的会商机制,避免“隐形患者”漏筛流入社区。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及国泰医院为可疑病例排查医院;县急救中心承担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诊工作。同时,以“互联网医院”等形式,组织300余名“云医生”,提供贯通“省—市—县—乡镇—村—个人”的线上全流程整合型健康服务,为居民提供线上远程会诊、网上续方、图文咨询、视频问诊、健康随访等服务。截至目前,日均线上远程会诊、网上续方、图文咨询、视频问诊、健康随访等千余人次,减少人群聚集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
二是强化防疫救治力量。进一步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强调流行病学史询问。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全面加强预检分诊的力量配置,规范开展对可疑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并实行发热、普通门诊新冠疫情防控即时报告、工作日报告制度。同时,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硬件建设和医疗物资储备。截至目前,全县共接诊发热患者4812例,对在发热门诊中排查发现的可疑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疾控中心和人民医院进行有效处置,提高确诊效率和救治效果。
三、凝心聚力、群防群控,打造疫情防控“保障闭环”
一是规范医学观察。医共体对重点地区来长兴、企业复工等人员,提供集中、居家等医学观察点健康服务。出台《县域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方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指南》等操作性手册,并成立专项工作组,规范接收、处置、管理、解除隔离流程。同时,建立“心灵驿站”疫情心理干预组,通过“微信沟通群”、“热线电话”等途径,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服务,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服务5000余人次。
二是强化医护培训。第一时间对医共体内人员逐级开展疫情防控培训,特别是对定点救治医院、排查医院、发热门诊等疫情防控速报、转运、接诊等流程、个人防护以及规范穿脱防护服等业务开展专项培训。同时,依托信息化持续更新培训课件,并以网上监测、考试等形式监督学习情况,已累计完成10轮3万人次医护培训,确保一旦出现可疑或确诊病例,能够迅速行动、依法科学防控和救治。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稿)
浙江省德清县医共体
“三大优势”助力抗击疫情
浙江省德清县以医共体为抓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上下共管、标准共识、协同共防”的积极作用。
一、发挥医共体制度优势,快速响应、高效调度
县域医共体机构设置“一家人”、人员使用“一盘棋”、财务管理“一本账”、资源共享“一张网”的新型治理体系为医务人员一线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由医共体统筹成员单位人财物资源调配,迅速完成对备用住院观察点的流程再造、设施设备、人员梯队等应急准备工作,时间从一周以上缩短到3天。特别是在出现确诊病例后,疫情防控任务陡然加重、储备物资迅速消耗,医共体及时精准调配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到住院观察点、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确保3天使用量,使一线医护人员和重点岗位得到有效防护。统筹调配各院区技术骨干、高端DR和彩超等设备到隔离病房,以及检验人员到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技术设备力量得到同步加强。发挥医共体党委战斗堡垒作用,895名家庭医生和330名县级医院志愿者投入一线排查管控工作。
二、发挥医共体专业优势,标准管控、科学救治
通过医共体业务垂直化管理,医务、院感等职能部门将业务管理垂直延伸到基层成员单位,统一管理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流程和治疗规范。统筹2个医共体迅速组建医疗专家组,24小时待命,随时对发现的可疑患者和确诊病人进行会诊。由医共体对各成员单位开展诊疗方案、防护用品穿戴等标准化、同质化的培训和操作考核,累计培训考核7376人次,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确保基层专业处置、工作人员“零感染”。医共体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筹指挥下,设置转运负压和专用救护车,完成对隔离病房和住院观察点的标准化改造,严格执行1张留观图、3个排查处置流程、5类人群管控要求的“135”流程,统一留观点医务人员体温检测、环境消毒、生活垃圾清理处置、心理干预疏导等规范,确保管控和救治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发挥医共体协同优势,分级诊疗、有序指导
医共体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联动协同作用,建立起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疫情防护网。基层卫生院预检分诊发现发热病人后,及时由家庭医生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或转至县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县级专家排查后明确转至住院观察点或居家医学观察,从而有效排查每一位可疑患者。统筹医共体、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督查组,每天对全县250家医疗机构防控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累计检查3137家次,通报问题65个并整改到位;组建服务企业开复工专家组、督查组和指导组,主动下沉企业,指导帮助企业严格落实健康监测、隔离观察、环境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尽早复工复产。同时,制定企业开复工操作手册、防控视频和测试卷,企业员工须统一学习视频、完成测试后方可复工,有效防范疫情风险。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稿)